1、"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2、[ 原文]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相关资料图)
3、《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4、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5、顗喜饮酒,致醉而出。
6、导犹在门,又呼顗。
7、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8、"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
9、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
10、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
11、"导不答。
12、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
13、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
14、"导又无言。
15、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
16、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17、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译文]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
18、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
19、"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20、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21、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
22、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
23、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系肘,应该是说放到衣袖里,古人的长袖里一般有个兜,用来装东西)。
24、"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25、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26、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
27、"王导不回答。
28、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
29、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
30、"王导还是沉默。
31、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
32、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
33、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
34、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