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一个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发展守正创新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文艺创新观,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守正创新,用跟得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展现中国文艺的深厚意蕴与审美引领,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新篇章。
要从历史厚度、时代高度、人民温度中汲取创新智慧。守正是创新的根基,创新是守正的升华。对于文艺工作来说,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艺工作的根本指针。创新不能凭空而来,而是要从历史厚度中汲取创新营养,从时代高度中提炼创新主题,从人民温度中汇聚创新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开拓文艺新境界。
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其中蕴含的很多哲学思想、美学精神、价值观念具有永不褪色的重要价值。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北宋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名作《千里江山图》出发,将中国山水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与当代审美相符合的优秀作品,既满足了观众对于“青绿”色彩体系带来的视觉享受,又让观众欣赏到了令人神怡心醉的至美舞蹈境界。从时代视角看,文艺创新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萃取创作题材、激发创意灵感。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创新创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的油画作品《国家的脊梁》,以壁画的构图方式展现了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10位科学家的群像,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从人民视角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人民是文艺之母,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电视剧《山河锦绣》《山海情》创新表达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是创作主体基于创作理念、内容表达、情境营造的全方位创新,更是对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深切回应。我们要坚守人民立场,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人民史诗。
要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作手法中汇聚创新动力。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实践中提升创新、创造、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应有“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老一辈文艺大家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承载着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夏菊花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对杂技艺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的柔术与顶技相结合的创新技艺,突破了传承千年的古老形式,为当代中国杂技艺术树起了一座丰碑。其次,要有“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原创能力,坚持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北京冬奥会上的“破冰之旅”“中国门”“中国窗”“折柳寄情”等冰雪诗意创新表达,激活了中华文化生命力,开拓了文艺发展新境界。最后,要有“独辟蹊径、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既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更不能一味地追求怪诞、标新立异,否则不但与创新无缘,而且可能流于下品。曲艺说唱《看今朝》创造性地将粗犷的陕北说书与柔美的苏州弹词相融合,通过曲种对比的张力和故事性的演绎,一南一北,一柔一刚,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陕北脱贫致富奔小康、江南绿水青山永常在的时代主题。
要在会通中西、融贯古今、开拓创新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文艺创作,就要处理好传承和借鉴的关系,着力做好开拓创新。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清代画家沈宗骞认为,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遵守规矩就是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在传承之外,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老一辈作曲家吴祖强开创了以中融西的音乐创作先河,见证并推动了新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他一方面吸收西欧和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手法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在民族风格、民族特点上进行有益探索,在融合创新中创作出富有民族气派的音乐作品。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文艺精品是甘甜的创新性成果。文艺创新创造的目的是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中华文化辨识度,以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点燃民族精神之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汇聚时代奋进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张利国,作者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标签:
要文